专家:普通居民接触或感染到H7N9病毒的机会很小
从近期监测结果来看,H7N9病毒的污染面较大,全国累计已有多数省份在禽类和环境中监测到H7N9病原学阳性,并且在近期出现了变异毒株,H7N9的防控形势严峻。
青岛市的养殖规模化程度居全国前列,目前动物防疫的难点在哪里?当前青岛市做了哪些工作?普通市民如何预防?4月29日,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副主任黄保续。
预期今年春夏重大动物疫病区域性流行风险较低
“动物疫病的防控涉及三个环节,分别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 黄保续告诉记者,这三个环节都有难点。首先从传染源的角度看,防控难点在于病毒容易变异。如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以变异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变异后现有疫苗可能失效。
从易感动物的角度看,防控难点在于我国养殖密度大、模式千差万别。黄保续说,我国用全球7%的淡水、8%的耕地,养活了全球50%的猪、30%的鸡、80%的水禽,养殖密度是全球的2.65倍。而与此同时,我国中小规模养殖模式仍占主体,防疫条件差,疫病防治难度大。
从传播途径的角度看,防控难点在于我国活动物流通频次高、距离远。今天这里一个养殖场的鸡,明天可能运到2000公里以外。如果病了,就可能把疫病传到2000公里以外。再加上各地广泛存在活禽市场,疫病特别容易扩散。
“为此,我国针对重大动物疫病确立了通过强制免疫保护易感动物、实施检疫监管切断传播途径、扑杀发病动物消灭传染源的综合防控措施。对于H7N9病毒,我们通过多种措施使其在第五个流行季迅速下降。”黄保续说,一是建立了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在两轮集中监测基础上,扑杀了感染禽群,剔除了部分传染源;二是疫情发生地区关闭了活禽市场,非疫情发生地区对活禽市场实施了“1110”(一日一清洗、一周一消毒、一月一休市、过夜零存栏)制度,切断了病毒滋生和循环链条;四是针对跨省调运动物,建立了基于实验室检测的检疫出证制度,切断传播途径。
黄保续表示,当前我国春季动物防疫(集中免疫)工作基本结束,动物跨省流通监管工作日趋规范,应急处置机制不断完善,加上天气转暖,不利于病原微生物生存,预期今年春夏重大动物疫病区域性流行风险较低。
青岛排查饲养场户近25万个,没有发现异常情况
除了任职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副主任,黄保续还是青岛市防控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专家组组长。对青岛市动物防疫工作,黄保续认为措施得力,工作到位,防疫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首先是疫情监测工作扎实,提升了早期预警能力。黄保续说,这次春防青岛共排查饲养场户近25万个;按照代表性原则随机采集样品1.8万余份,没有发现异常情况。
其次是养殖模式加快转变,提升了生物安全水平。“青岛市养殖规模化程度居全国前列,更重要的是对养禽场户全部落实了封闭管理措施,家禽接触外部病毒的风险大幅下降,有效保护了易感动物。”
三是活禽调运监管有力,降低了外疫传入风险。青岛市位于胶东半岛无疫区内,区位优势明显。青岛在与外市毗邻交通要道均设立了道路检查点,可有效阻截外来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及其产品。据了解,近期全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劝返了40余辆无动物检疫证明和流感检测不合格的活禽运输车辆。
四是活禽市场管理规范,降低了病毒循环风险。青岛的“1110”制度落实较好,因此没有像南方省份那样,集中出现人感染禽流感病例的情况。“4月17日以后,青岛市有关部门又关闭了220个涉及活禽交易的市场,后续清洗、消毒、污水污物无害化处理等消毒灭源工作十分扎实,病毒生存环境得到有效控制。”黄保续说。
普通市民接触或感染到病毒的机会很小
“禽流感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对高温、紫外线、各类消毒药特别敏感,很容易被杀死。所以对于普通市民来说,接触或感染到病毒的机会很小。”黄保续表示。据悉,从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看,普通市民感染病毒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接触或宰杀感染或发病的禽类,二是在活禽市场感染病毒。
“活禽市场是禽流感病毒的混合器、放大器、传播器。研究表明,即使健康家禽,在病毒污染的市场停留8个小时,就能被病毒感染。” 黄保续介绍,活禽市场内禽类来源复杂,不同禽类混笼销售,加上部分市场防疫条件差,清洗、消毒、休市措施落实不到位,病毒很容易在市场中留存下来,并在家禽中繁殖。
对症下药,禽流感病毒预防起来也很简单,主要有四点。一是不要接触病死禽;二是要从正规市场、超市、商店购买经检疫合格的禽类和禽类产品;三是要使用煮熟煮透的禽类产品,100℃1分钟就可杀死禽流感病毒;四是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加工、保存禽类产品时要注意生熟分开,接触禽类或禽类产品后立即洗手等。“烹饪的禽类制品在完全煮熟之后完全可以放心食用。”黄保续说,流感病毒对热敏感,60℃30分钟或100℃1分钟就可将病毒杀灭。
“网上‘不要接触活禽’的说法是错误的,太过绝对化。事实上,从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看,从事家禽养殖、贩运、销售的人群以及家禽屠宰场工作人员,感染发病的极少。只有接触了病死禽,才有感染的危险。”对于网上“食用大盘鸡,甚至是接触鲜鱼或草莓而感染禽流感”的说法,黄保续说这完全是无稽之谈,毫无科学根据。
新闻链接:H7N9不应叫“禽”流感
H7N9不应叫禽流感,这是国际规则确定的基本原则。早在2015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WHO)、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一起制定了《人类新发传染病良好命名导则》,并强烈呼吁科学家、政府机构、新闻媒体和其他各方都要遵循新这一导则,不以人物、地点、动物、食物和职业等命名新发病,从而降低因疫病命名不当对贸易、旅游、动物福利带来的消极影响,避免对一些文化、社会、国家、区域、团体、专业或产业的歧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