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便中存在多量未消化的饲料被称为“过料”,是家禽饲养场相当普遍的问题。表现为:粪便不成形,外附白色尿酸盐;粪便含有黄色肉眼可见饲料颗粒,有时有水样便;禽毛色暗淡光泽度不好,群体均匀度差。此种情况表明家禽肠道消化吸收障碍,禽群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低,生产成绩差,由此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主要病因:饲养管理不当或环境条件差,饲喂劣质饲料或原料,或饲料中有不易消化的物质或成分等导致胃肠功能下降或紊乱,部分病原微生物生长导致胃肠炎症,肠黏膜脱落等引起消化不良;另饲料卫生及存放条件不佳、饲料霉变、球虫感染、滥用抗生素以及日常管理应激等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
病理特征:本病多发于2-4周龄的幼禽,初期粪便变湿,随后粪便中开始含未消化的饲料,饮水增加,肠道充血与炎症,肠壁变薄、透明易破裂,肠中有黄色粘液;有时候肌胃壁可见炎性或糜烂病变。
防治措施:在育雏期间加强饲养管理,注意胃肠功能的调节,保证或提高饲料及原料的质量,避免使用不易消化或发霉变质的饲料,避免劣质饲料或物质成为病原微生物繁殖的底物。日常管理加强环境卫生与湿度的控制,定期进行驱虫、消毒。同时日粮中可长期添加益生肽,有效改善胃肠环境,提升肠道消化吸收性能,减少内毒素,降低粪便中的尿酸、氨气等有害物质,帮助维护和恢复肠道菌群的平衡。此外,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各种内外应激,改善卫生条件,在饲料中添加祛霉肽防止霉菌毒素破坏肠道粘膜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检查饮水水质和水中微生物指标;针对亚临床球虫感染在饮水中添加驱球止痢合剂(纯中药安全无刺激)等。